经典案例

大宁河漂流奇遇:男子紧抱大鱼三小时终获救援


2025 年 7 月 1 日,重庆巫溪县大宁河漂流景区上演了一幕惊险与温情交织的现实版 "人鱼奇缘"。38 岁的本地居民张明(化名)在参与 "三峡第一漂" 时,意外与一条重达 15 公斤的野生鳡鱼展开了长达三小时的生死博弈,最终在景区救援团队的协助下成功脱险。这一充满戏剧性的画面被游客用手机记录下来,迅速在网络引发热议。

一、意外突至:激流中撞进怀里的 "庞然大物"

当天上午 9 点,张明与妻子李芳一同乘坐橡皮艇从灵巫洞码头出发。时值禁渔期结束后的首个周末,大宁河因十年生态修复呈现出勃勃生机,河面上不时可见鱼群跃动的身影。当漂流至剪刀峰河段时,张明突然感到艇身剧烈颠簸,一条银灰色的大鱼从水中腾空而起,结结实实地砸进他怀中。

"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,这条鱼至少有半人长,尾巴甩起来像铁棍一样。" 张明回忆道,这条鳡鱼体长约 1.2 米,体重超过 15 公斤,是近年来大宁河生态监测中罕见的个体。根据巫溪县水产站站长蒲德成介绍,鳡鱼作为顶级掠食者,在禁渔政策实施后种群数量显著恢复,但如此体型的野生个体仍属难得一见。

大宁河漂流奇遇:男子紧抱大鱼三小时终获救援gg扑克

二、生死博弈:人与鱼在湍流中的角力

受惊的鳡鱼开始疯狂挣扎,锋利的鱼鳍划破了张明的手臂,鲜血迅速染红了救生衣。妻子李芳试图用船桨控制方向,但湍急的水流裹挟着皮艇不断打转。张明在慌乱中本能地紧紧抱住大鱼,却被鱼身的黏液滑得几乎脱手。

"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:不能松手,否则我们可能会被掀翻。" 张明说,他用双腿卡住艇舷,双手死死扣住鱼鳃后方的硬鳞。这一姿势恰好使鱼身成为天然的稳定器,两人在鱼的挣扎与水流的冲击中维持着微妙的平衡。

三、心理煎熬:三小时漂流中的希望与绝望

随着皮艇漂向下游的无人区,张明夫妇的处境愈发危险。正午的烈日炙烤着河面,脱水与体力透支逐渐消磨着他们的意志。李芳后来告诉记者,当漂过第三道急弯时,她甚至看到丈夫眼中闪过一丝绝望。

"他当时嘴唇发白,却还在安慰我 ' 坚持住,景区肯定在找我们 '。" 李芳回忆,丈夫始终保持着抱鱼的姿势,即便鱼嘴多次撞向他的胸口,也未曾松手。这种近乎本能的坚持,最终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
四、绝地救援:生态修复带来的意外生机

下午 1 点 15 分,景区巡逻艇在犀牛峡河段发现了漂流中的张明夫妇。令人称奇的是,这条鳡鱼在长时间挣扎后竟安静下来,仿佛意识到自己成为了维系生命的关键。救援人员用渔网罩住鱼身,将三人一同拖上巡逻艇。

"这条鱼的求生本能令人惊叹。" 参与救援的巫溪县渔业专家王强分析,鳡鱼在被抱住后调整了姿态,其尾鳍恰好起到了船舵的作用,客观上帮助皮艇保持了航向。这种人与鱼在绝境中的 "合作",成为生态修复成果的生动注脚。

五、后续影响:一条鱼引发的生态思考

此次事件经媒体报道后,迅速引发社会关注。巫溪县文旅委表示,将以此为契机推出 "生态漂流" 主题活动,在漂流路线中设置鱼类观测点,普及禁渔政策成效。水产部门则计划在大宁河增殖放流鳡鱼幼苗,进一步优化水域生态。

张明夫妇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已无大碍。谈及这段经历,张明感慨道:"这条鱼教会我,人与自然可以有另一种相处方式。" 他透露,自己已报名成为大宁河生态保护志愿者,希望用亲身经历呼吁更多人关注水域生态。

这场惊心动魄的漂流奇遇,最终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画上句号。正如巫溪县副县长张伟所言:"一条鱼的故事,折射出长江十年禁渔的深远意义。当生态红利真正惠及百姓,这样的奇迹才会不断上演。"(完)

(本文部分数据参考)